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储能确实承载了人们所有的遐想,它的应用也影响着电力系统中发、输、配、变、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我国加快低碳城镇建设、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新一代电力体系变革中,储能行业的发展又面临新的发展空间。继续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必须在储能这一环节取得突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储能行业突破技术瓶颈,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并积极开拓创新性的思维,才能等到储能行业迎来拐点的那一天。储能,没有捷径。
理清储能市场机制、研究收益成本
突破能源利用“最后一公里”
目前,虽然没有看到储能出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迹象,但是3~5年后,储能行业的发展必将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正是储能行业发生反转前最关键的时候。事实上,从公开的统计数据也能看到近年来储能行业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储能行业一路向前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4》(以下简称“白皮书”)披露,2013年,全球储能产业继续向前发展,除了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及储热外,储能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736 MW,较2012年增长了12%。
其中,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根据CNESA的项目统计的在建和已运行项目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从2012年的47.7 MW上升至64.9 MW,增长率为36%。
从储能的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和微网是中国储能应用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技术选择上,锂离子电池的装机比例最高,达66%,其次是全蓄电池和液流电池,分别占20%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