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示范项目在中国运行,储能在中国的应用规模将会逐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包括抽水蓄能和储热等技术在内,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36.97 GW,占2020年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7.6%。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秘书长张静透露,这是外界第一次对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前景给出明确的预测。
除了中国之外,目前北美、欧洲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地也是全球储能项目开展最多的区域。其中,美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示范项目,2013年凭借几个重点项目的投运,其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在欧洲,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相继在2013年开展了多个涉及输配电、智能城市、海岛微网等领域的储能项目。尤其是德国,在该国储能补贴政策出台以后,激发了用户储能市场的兴起,目前,该国已有30 MW的储能项目获得了补贴。
在亚洲,除了日本的储能项目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之外,韩国近两年来在储能领域也较为活跃,其在智能电网、微网、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等领域均开展了相关的项目。
《白皮书》同时分析了储能在全球各个领域应用的情况,2013年,储能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比例最高,达51%,在电力输配、分布式发电及微网,以及辅助服务方面则分别占据19%、8%以及16%的份额。
而从技术选择上看,截止2013年,钠硫电池在全球的装机比例仍旧最高,约占45%,其次是锂离子电池和铅蓄电池,分别占32%和12%。
针对储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前景,国外多个知名的研究公司都做出了自己的预测,虽然各个公司的预测数据并不一致,但是从数据中可以发现,业内对储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的态度。
MarketsAndMarkets预测,从2013—2018年,电网和运输领域的先进储能电池的市场规模将保持10%的年复合增长率,并于2018年达到108亿美元;来自Lux Research的预测则表示,到2017年,电网级储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4亿美元;比前两者更为激进的是来自Boston Consulting的预测,该研究机构认为,到2020年,电网级储能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