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扩大国际交流,王永干强调,“有人说储能已经成为人类有效利用最后一公里,我们相信通过扩大国际交流,我们总有一天会成功跨过这‘最后的一公里’。”
来小康:储能没有捷径可走
当我们再次来到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采访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来小康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建设的国家首个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已经投产2年多的时间。
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输电工程“四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不仅采用世界首创的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建成国内首个智能源网友好型风电厂、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同时,还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首创了新能源发电的风光储输联合运行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示范工程中的储能电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作为该储能电站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来小康密切关注着储能电站的运行情况。
虽然,2年的时间只是化学储能电站全寿命周期中的一小段,但是通过2年的运行,储能电站通过不断刷新的数据,向世人展示其各项功能正一一得到实现。
风光储输示
范效应明显
“现在看来,我们此前预想的储能电站应该完成的功能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实现。”来小康对2年来化学储能电站在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的表现甚为满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15日,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一期工程保持稳定运行,日发电量屡创新高,已累计输出优质、安全、可靠的绿色电能超过7亿kW˙h。
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目前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风电场可利用率已上升至98%,光伏电站可利用率提升23%,储能电站已具备24小时不间断参与联合发电的条件,并能在“平滑波动”和“削峰填谷”运行模式间灵活切换,实现了长周期风、光发电波动尺度控制。其中风光储联合发电互补机制及系统集成、风光储联合发电监控、大规模多类型电池储能电站集成及调控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