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领域重量级报告浮出水面
提出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将动力电池纳入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统一规划
备受市场关注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有了行动指南和发展路线图。
在昨天召开的“2011电动汽车及充电装置、储能技术大会”上,首次浮出水面的《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受到业内热议。作为指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的一份重量级文件,报告将成为电动汽车相关规划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据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报告课题组组长魏昭峰介绍,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已经形成了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的研发布局,并进行了大量示范运行。
不过,魏昭峰指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还是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策措施不到位,相关规划不明确;部分关键技术尚未成熟,技术路线仍不明确;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标准不健全等三方面。
具体而言,关键技术不成熟表现在动力集成系统还处于零部件研究阶段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动力电池仍是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电能供给方面,充换电技术路线和建设模式仍存在争议,行业内外存在不同声音。而标准不健全则表现在重要技术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
为此,报告提出了要优先突出发展公交、公务、公安、环卫、出租、邮政、物流等定向用纯电动汽车的建议,确定了“换电为主、充换结合、多种形式、市场导向”的综合充电服务模式建议。
报告还提出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尽快颁布发展规划;将动力电池纳入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统一规划;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具体来说,要建立跨部委发展协调机制,避免目前多头管理、整车、电池、能源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明确电动汽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配套细则,更好地引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魏昭峰说。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其运营;适当给予电动汽车租赁运营企业电池补贴,加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建立报废电池管理系统,由国家提供补助电池回收费用,将整个运行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我国充换电站及充电桩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最多的国家。
动力电池业2011年日常报告:国际锂业龙头先后宣布产品提价,国内企业有望跟进
1.国际锂业龙头提价源于盐湖卤水提锂成本的升高。
基于盐湖卤水提锂的资源和技术特点,成本升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随着盐湖开采程度的加深,卤水质量将有所下降,为达到产品标称纯度,相关锂产品的提纯成本将有所上升;二、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产品为钾肥、硼肥等,锂产品只是一种副产品,因此,仅为锂产品进行扩产将使其承担更多的成本分摊;2.海外龙头企业主导产品价格,预计国内企业将以略低的提价幅度低调跟进。
三大国际锂产品供应商SQM、Chemetall和FMC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左右,对下游厂商议价能力较强,几乎拥有定价权,在三巨头中的两家均高调大幅提价的情况下,预计国内企业跟随提价将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鉴于国内锂产品供应商大多为矿石提锂企业,不具备成本升高这一“正当”提价理由,因此我们预计国内企业将首先以试探性的小幅度提价方式跟进,随后根据市场反应决定是否进一步提高涨价幅度。
3.国内高端锂产品需求旺盛,且在主要下游产品成本中占比较小,提价遇阻可能性不大。
随着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网储能电池等新兴需求的启动,以及近期国内对铅酸电池行业的治理、对电动自行车重量的限制,电池级碳酸锂等高端锂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此外,电池级碳酸锂在锂电正极材料的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小(对于不同的正极材料介于10%~20%之间),下游客户对小幅度的提价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