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尤其电池作为动力的特点,就更加的决定了它的进化会是比电脑还要迅速的成为一个放在卧室之外的家用电器而已。
以现有的技术和可以预期的未来几年的量产技术,家庭慢充都是主导。即使是公共快充,今天我们仍然面临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的等待,更不要说充电排队现象的严重。就算是快充站附近有咖啡馆和电影院,你能想象为了充电而强制自己去做这样常态的消费的消费者有多少?就算是公共充电站(无论快充慢充)开的遍地开花,你们想象一下,又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坐公交车或者蹬自行车先回家然后等自己的车在充电站充满了再回来取车的?
在那个传说中的石墨烯8分钟充1000公里的时代来临之前,在那些炫酷的公路充电和无线充电来临之前,家庭,是你最方便最快捷的充电场所。
公共充电站,是你偶尔补充电力的备选。
那么在现阶段,我们遇到的最广泛的家庭充电有两方面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小区的充电桩安装难度。
二)充电费用执行国家2020年前新能源车无阶梯电价的难度。
的确,消费者如今如此的关切公共充电,难道不是因为家庭充电问题多多造成的死结所导致的么?一个应该让消费者欢呼雀跃的最高限价通知,难道不应该是让消费者大快人心拍手称赞的么?何以又出现了家庭里类似父母对孩子似的问题----“你别不懂事儿,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但是貌似孩子们都不太领情。一个闭门研究草草出台的政策如果换个思路来执行呢?
一边,我们打通家庭充电的最后脉络,一边我们放手让民营资本更多的投入公共充电建设中,而不去做有违市场经济杠杆的行政干预,会不会更好?消费者在家很方便的充电,出了门偶尔不够用的时候可以不用寻找、不用排队、不用担心充电协议等技术问题就可以很方便的补充电力。也许,没有限价的市场短期内会出现3¥一度甚至10¥一度的天价,又何妨呢?市场自有一只大手。如果公共充电如此的暴利,是否会带动大批量的民用充电力量介入?大批量的民营充电力量的介入是不是就带来良性的价格和服务的PK,最后,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充电的价格是不是更好?何必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的过早用最高限价通知这样的形式来引发群体性和共鸣和批判呢。最高限价扼杀的是充电服务市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互联网+时代,我可以不可以充电免费赚别的钱呢?我可以不可以8¥一度电但是所有来我这充电的车主都觉得便捷和舒适呢?我的配套服务想象力空间远远超出加油站便利店的高度了可以不可以?那么,枯燥乏味硬性的限价,让这一切,都变得那么扑朔迷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