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政府的政策呢?像除了比亚迪加戴姆勒,虽然你们没有背景,但是政府还是很支持。在上海呢?
干频:前段时间有人大代表做提案了,他们也在回访,说我们已经出台了政策,给我们看看。我说那个规定,但是没有操作细则。比如说我们讲新建的小区,多少停车厂要建充电桩,定一个比例,谁来试试、检查、批准,一定要实施细则。你说鼓励老的小区,自备车位小区要做好,走什么样的流程。现在物业都是小区来管的,有的物业说要通过物主委员会,有的说收费问题,一大堆问题不可能交给个人来问,这个东西需要细则。我个人觉得,有了大的框架原则以后没有操作系统是我们碰到的最大的问题。
林逸:我们北汽这么看,作为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最大两个难点。一个是电池的瓶颈技术问题,充电时间长,蓄时短。第二是公共充电设施的问题。我认为在一些大城市可能充电设施的建设难题会比电动汽车技术本身更难解决,从北汽在北京推广的情况看,充电设施的建设难度可能会比技术问题更难。比如我们碰到的困难,我们去年曾经试图推个人购车,本来想征集客户,一个月内有3000多人报名,我们就逐个去落实,最后落实仅有几百个。最后还要到物业再去进行协调,最后真正安装的才几十个。
闾丘露薇:有没有想过跑到深圳去找地产商,有没有想过这些。
林逸:所以我说可能在特大城市里还有很大的问题,是场地问题。北京市现在有500多万辆,真正的停车位只有200多万个,有一半的车现在还没有停车位,你说要有固定车位来停电动车就会跟原有资源进行争夺。所以大城市停车位的资源问题可能会限制电动汽车的普及。
闾丘露薇:他们两家遇到的问题,您都没遇到吗?
林密:其实是这样的,腾势在上市之前,我们的想法是因为有比亚迪作为我们的参考或者参考标,比亚迪所有遇到的问题,在我们上市之前我们不搞明白我们不会随随便便上市的。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几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它不是传统的汽车销售,它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刚刚两位老总所说的谁为消费者解决充电问题?我们的销售公司或者厂家是没有这个经历的,因为我谈的是几万台销售的时候,没有办法一次性面对这么多的客户,经销商也没办法解决,它的主要精力在卖车和提供售后服务上。我们需要一个团体或者一个单位专门为我们的客户去解决这个事情,而且有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从头到底,这包含了很多步骤,从拉线开始,业主委员会进场开始再到高压变电箱拉电出来,投递充电设备,最后安装,保修,包括给你的车进行对接试验,是不是能完全充上,这些都需要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很简单的接口让消费者很轻松的处理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