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比如13年17000多辆。
干频:今年会翻个倍,今年是国家第二轮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原来批了68个城市,现在到80个,每个城市都很多,至少城市1万、3万,这两年多一点要完成,加起来33万。所以我想今年34万应该是至少要达到的。我觉得今年是比较大的增长,这是肯定的,这个主要是政策的推动。
闾丘露薇:说到政策,地方政府有新能源准入目录,有人觉得这是限制,当然也有人觉得开放了,外城市的车也能进入。怎么看待这个政策?
林逸:纯属个人观点,国内最近有说法。破除新能源汽车的保护政策,我认为不是真的,所谓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是保护地方市场。还没有市场,怎么保护?去年传统汽车是卖到2000多万辆,1.7万相比简直跟没有一样,我认为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市场,所以说地方保护主义这个问题有点太遥远了。
第二个,我认为各地方政府针对地方的情况制订一些严格的技术标准,这在全世界都是通行的,而且我认为是有好处的。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全世界说城市的汽车排放法规最严格的是美国加州,它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进入加州要5%的排放为零的汽车,严格的标准促进了汽车技术的发展。北京市是全国率先推出国五排放标准的,这已经是一年多时间了,北京的城市太大,环境污染太严重,北京有自己地方的技术标准,从那个时候开始,凡是进入到北京的都是技术层面高的车,排放量大大减少。所以我认为这种高标准的汽车技术标准是能够促进汽车技术发展的,所以你说它限制了汽车发展,我说这是伪命题,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闾丘露薇:高标准才会让整个环境有所提升,这里面又讲到基本的标准,比方说你们的产品已经出来了,比如基本充电的硬件标准,这样的话才有可能产业规模化。你们的新产品跟他们两家的新产品,硬件的充电标准是不是一样?是不是有这样的标准?
林密:充电口的国标早就确定下来了,没有太多的问题,包括国网和南网这两大头也都是在很积极的推进充电的标准化。部分地方在电压等级上会有一定的区别,但是现在在新设的任何快充以及慢充基本都会考虑市场销售的所有车辆,这点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