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两会期间,“特高压”、“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核电出口”等关键词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实际上,自从“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愿景之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速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环境污染、“雾霾锁城”的有效举措。
未来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已经赫然纸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宣读任期内首份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4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
如何完成以上目标,同时,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两会期间,来自电力行业的两会代表和委员纷纷献计献策,本刊以专题报道的形式,提取其中的热点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热点一电力管理需出重拳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电力行业的发展一直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面对目前电力规划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新能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所造成的诸多弊端,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议加强对电力规划的管理,同时,全面系统进行资源普查。
加强电力规划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国际董事长李小琳表示,电力规划是电力工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她认为,目前电力规划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重大事项研究和规划编制、审定、发布、滚动修订程序尚未走上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的管理轨道;第二,规划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乏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三,规划实施、考核、评价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对此,她建议:首先,出台“电力(能源)规划管理办法”,对规划的深度、高度和可操作性作出明确的规定,提升规划的质量,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其次,成立独立的电力(能源)规划研究院,对现有各企业科研机构中有关电力(能源)战略、规划和系统研究的力量进行整合,或以一个或几个科研机构为基础整合成立独立的电力(能源)规划研究院;第三,做好人才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长效的人才保障机制,使相关专业高级人才长期稳定地从事战略规划研究工作;第四,做好经费保障,保障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必要的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