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核电“走出去”需要增强创新自信
我国核电经过30多年发展,成功研发了10万、30万、60万、100万kW的核电技术。拥有17台运行和28台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机组规模世界第一,其中包括第三代先进核电机组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同时,作为世界上第8个核电技术出口国,我国迄今已出口了6台核电机组和5个研究反应堆。
针对核电“走出去”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核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认为,实现核电“走出去”战略,不仅是投资及参与国外的核电站建设,关键是要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的出口,带动国内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企业整体“走出去”,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作出贡献,推动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
在他看来,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经受了考验,但墙里开花墙外结果,示范工程在国内市场迟迟落不了地,形成不了品牌效应,根本的原因是对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核电技术的创新基础没有认同,缺乏创新自信。
为此他建议,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机遇稍纵即逝的形势,应该加快推动成果转化,给自主技术一个工程实践的机会。他表示,全球核能市场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只有相信并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
用更多核电替代煤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表示,我国目前的核电发展规模太小,还不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应当继续大力推动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用更多安全、清洁的核电替代煤电,突破严重雾霾困扰。
贺禹指出,我国目前在运和在建核电规模总计4875万kW,要实现2020年在运5800万kW、在建3000万kW的规划目标,今明两年就要新开工建设10台机组;另外,“十三五”期间还需要平均每年开工建设6台机组。即使如此,到2020年核电在电力总装机中的占比也不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