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2015年四川水电装机将达7339万kW,丰水期电力富余容量超过3200万kW。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的雅安—重庆—武汉1000?kV交流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川渝断面输电能力将提高到1200万kW。此外,远期规划的新疆哈密北—重庆±800?kV直流特高压工程,可使新疆火电送渝能力达到800万kW。以上两项工程建成后,若考虑通过新增特高压交直流受电400亿kW,预计每年可替代标煤1760万t,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t、二氧化硫8万t、氮氧化物9.2万t。
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
针对2013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雾霾天气频发、能源保障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的现实,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单业才认为,国家应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以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单业才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京津冀鲁、长三角等地区逐步提高接受区外来电比例,严控常规煤电建设,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
提高区外来电比例,实施“电从远方来”战略,必须依靠输电容量大、输送距离长的特高压工程来实现;而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具有分散性、间歇性特征的新能源,必须依靠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电网来支撑。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等显著特点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正是契合了这些要求。作为能源互联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它在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电源接入的适应性、供电服务的互动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为此,单业才建议,国家应加强特高压国家层面的规划和统筹,尽快核准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南京等重点特高压交流工程,同意锡盟—泰州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展前期工作,为长三角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分布式电源并网、检测、运行等全过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促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并立足于江苏等地良好的智能电网产业基础,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创新作用,集中力量攻克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储能、多网融合、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提高我国智能电网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热点四核电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在应对目前雾霾围城、环境污染的各项挑战中,核电被寄予厚望。用更多安全、清洁的核电替代煤电,突破雾霾困扰成为本届两会热议的主题,同时,在多位政协委员提案的力推下,核电“走出去”也成为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为此来自核电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建策,在他们眼里,增强创新自信和严把核电工程应质量关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