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南度度能言善道第29期专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他表示,盲目的能源投资是一种新的杠杆,拉不动GDP,当务之急是采取断然措施停建缓建这些火电项目。
人物介绍:周大地,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研究员。
本期语录:
“过去的电力体制造成了这种谁不上项目谁倒霉的局面,有了新电厂地方政府至少可以再分一块蛋糕,虽然每个人都吃不饱但至少还有个口粮,说白了就是投资无效。”
“应该坚决把在建的火电项目停建缓建,已经快建成的也可以不允许其上网,以后如果有需要再考虑。”
“电力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就是‘打混仗’,本身火电厂的大量上马就不是市场行为,你突然要用市场机制来惩治这些非市场行为,这很麻烦也很矛盾。”
“地方政府对于电厂的困难也是有责任的,很多地方非逼着能源企业去支持煤电等能源大项目投资,把GDP搞上去,由此造成的恶劣后果不能让企业独自承担。”
“不改革的配额制相当于给可再生能源发展加了个盖子,因为没有电力消费增长就没有新的配额产生。”
“如果突然把煤炭从40亿吨降到零,就等于让它跳楼自杀,总得先走个楼梯吧。”
【“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速将明显低于3%】

记者:近两年,我国的电力需求和能源消费增速呈迅速下降趋势,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仅同比增长0.9%,用电增速更是创1974年以来年度新低,“十三五”期间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就这个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的能源电力消费是否已达峰值?
周大地:确切来说,我们目前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发电用电总量并没有下降,是增速在下降,而且这个下降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从过去电力增速最快时达到15%、能源消费增速曾有十年接近8%,到现在落到1%以内,我想这不是一个临时性的波动,它确实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过去那种依靠扩张型、高投资拉动以及基础原材料产业和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来拉高经济、面向外需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顶点。这不是说今后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城市建筑就会停止建设,而是说规模不会继续扩大了,这是一种趋势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基于这些变化我们再谈GDP增速,其实谈的是增量部分,而不是原有规模的存量部分,当前我国GDP增速放缓,是由于经济增长内容发生重大变化而造成的,这就使得我们必然不能回到过去那种通过铺摊子就可以拉高GDP的状态,今后的能源需求及电力消费也必然不会回到8、9%甚至以上这种增长速度。现在普遍认为,“十三五”及以后,我国的能源增速会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低到什么程度呢?各方面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年增3%,也有人认为年增1-2%甚至更低,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十三五”期间,能源增速会明显低于3%。这个趋势判断,是基于对大量的终端用能及行业部门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作出的,特别像钢铁、水泥、基础化工这些带头消费的大行业,现在已经不是简单压产量的问题,他们的市场已经达到饱和,能源电力消费不但不会有大的增加,还有很大可能下降,在这些大行业的影响下,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电力需求和能源需求,均会呈现为一个十分缓慢的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