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GDP后腿的不是低碳发展】

记者:我们在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追求低碳和零碳的道路上,也面临着GDP增速的压力,这个问题如何调和?
周大地:GDP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是需要我们为之长期努力的,这个增长绝不是靠肮脏能源和环境污染来支撑的,经济增长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并不矛盾,而且后者正是我们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前面也提到了,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内容和外部条件都有了重大变化,我们不是因为搞了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才使得经济不增长的,即便继续污染环境,经济也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增长了,所以,我们不能再靠污染环境、无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来推动经济,而且,过去欠下的环境账现在还得还。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经济推动力,增加产品的生产率和附加值,鼓励知识产权、技术服务、创新品牌、核心装备制造等方面的经济增长,而绿色低碳正是动能之一,它并不妨碍经济增长。放眼世界各国,基本都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并没见谁把经济扯下来了,反而促进了技术创新,你看美国的特斯拉,德国的宝马i8,欧洲的近零排放绿色建筑……没有技术创新就只能等着落后,从别人那里买知识产权,给别人打工,钱又被赚走,这是不是太傻了。
【淘汰煤炭不是让它“跳楼”,得先“走楼梯”】

记者:未来您更看好能源领域的哪块发展空间?
周大地:首先,我们要把节能放在第一位,工业节能、生活用品、城市建设的高效低碳化等领域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节能高效的技术永远不会缺少发展空间。其次,从能源角度来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方兴未艾,它的生产和利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只有个位数,实在是太低了,以后要达到30%甚至更多,由大量的集中的转向逐渐的分散的,把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更好得结合起来。新能源除了风光水电也包括核电,它同样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欧盟有将近27%的电量是核电,美国也有19%,我们在核电方面的技术进步还可以继续加强。
当然,我们对未来也不要操之过急,中国目前尚处于能源革命的初级阶段,未来能源格局的形成还需要时间,淘汰煤炭也有一个过程,如果突然把煤炭从40亿吨降到零,就等于让它跳楼自杀,总得先走个楼梯吧。现阶段的结构性调整,先要从以煤炭一家独大的能源格局逐渐过渡到多能多元化,这时煤炭仍起一定作用,其他能源尽量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比例逐渐提高(包括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里面的天然气),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降低煤炭比例,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煤炭、石油的清洁化水平等等,结构性调整的过程是无穷尽的,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却是我们必须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