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不但史无前例地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写“绿色发展”,亦将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美丽中国”概念,上升为“建设美丽中国”,标志着回应社会发展中越发强烈的环保、食品安全等需求,以及在对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中,都有了更明确的答案和路径。
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之内,“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提“两个体系”,即“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降低能耗、发展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相互交叉,两个体系将成为绿色发展不可偏失的两足。
煤、电等能源需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显著并且是持续的下降,能源需求的高增长伴随着GDP曾经的高增长远去,未来也许不会再回来。
在国家能源委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供需关系由紧张切换到松弛,给了能源体制改革一个极好的时机,从政府到企业,都需要调整自己的打法以便更好地参与未来。林伯强对改革信心满满,但也提出,对于清洁能源时代竞争的关键—储能技术的突破,国家还应当更多地重视与投入。
在经济增长换挡、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形之下,“十三五”对环境保护与高效清洁能源体系的追求显得尤为令人关注。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李佐军所称,“必须承认环境与经济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但社会的目标是多元的,需要经济发展,也需要好的环境”,因此平衡需要不断被重建。
在小康社会建设的终章,质量和效率代替规模成为新的追求—或者至少与规模并重,虽不是主动为之,但无疑是正确的方向。
在中国经济遇上三期叠加时,能源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需求旺盛到需求疲软,并且暂时看不到回暖的迹象。
长期研究能源问题的林伯强教授却认为,目前需求的低迷刚好提供了一个能源价格和体制改革的良机。
林伯强,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经济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价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事理事会能源安全分会主席。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中,林伯强表现出了对“十三五”规划能源领域改革充分的信心。
能源环境有了大变化
记者: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在能源方面面临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林伯强:首先是能源环境较大的变化。“十二五”期间,能源需求旺盛而供给比较紧张。但“十三五”的时候需求就比较弱,能源需求增长也比较缓慢。—这是能源行业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对能源行业来说影响最大。
以往,能源企业只需要不断扩张、满足需求就是成功的,企业规模可以不断做大,产值和收入不会下降。目前需求疲软,价格在下降,能源企业不能靠扩张,而必须通过提高效率,来取得盈利,获得发展。
大环境不同,使能源企业今后发展的导向发生变化。因此,“十三五”对于能源企业来说是一个转型期,而转型都是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