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可以比较粗放地增长—其实管理层相对容易,快速增长使得盈利数字都那么大。但今后能源企业能不能盈利,跟谁当领导就很有关系,因为今后要靠效率,靠企业管理来盈利,比以前要难得多了。这也要求政府从政策上来配合能源企业,进行根本的转型。
因此,“十三五”规划跟“十二五”规划在能源领域的区别就是,“十三五”改革的分量会比较大。通过政府层面的宏观改革与企业层面的微观改革相配合,来实现提高效率,渡过需求快速下跌的难关。
记者:你此前接受采访时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能源革命目标可以完成,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林伯强:信心其实来自于几个方面。
首先是能源市场环境变化比较大,使得能源革命显得比较迫切。能源方面,政府政策和能源行业都需要转型,因此很迫切地需要提高效率。
其次是政府的决心比以往要强得多。改革通常需要政府来推动—而能源革命特别需要。
然后是能源供应比较宽松—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讨论能源革命确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大程度上,能源发展首先必须要满足国民需求,这是第一要务,因此只能先保证规模发展。也就是说在快速增长的过程当中,效率不是最重要的,满足需求是最重要的。
同时,能源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往往会触动老百姓的利益。对老百姓来说,“利益”的定义特别简单,就是改革不要导致涨价。在能源价格疲软的时期,改革不会导致涨价—在“十三五”中无论怎么改,我认为价格上涨的可能性都非常小。在价格不上涨的前提下,获得公众的支持比较容易—公众其实只关注改革后的价格,而并不关注改革的方式,这样改革获得公众支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所以说“十三五”是能源领域改革的很好机会。在中国,老百姓接受不接受,对改革的进展至关重要,所以我觉得“十三五”大多数能源改革目标有望完成。
发展清洁能源靠太阳能和风电
记者:这次的总目标中要求低碳循环。碳排放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
林伯强:实现我国对于国际社会承诺的碳排放目标没有问题,因为咱们承诺的都是相对性指标,不是绝对性指标。根据目前发展情况,相对指标都是可以完成的。由于能源需求,特别是煤炭需求下滑得很快,这些目标都是能够完成的。
因此这些目标不需要特别去关注,包括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都不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