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政策也需要改革。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对穷人的补贴很简单,政府直接给穷人钱、给补贴;而我国现行在做法是把工业电价调高,把居民电价调低,进行交叉补贴—看上去好像是变成企业补贴居民。
这一政策制定的历史原因,可能是以往政企不分。现在需要改革,真正政企分离,是早期政府没有钱,企业与政府也不分。现在政企分离,并且政府的收入也有增加,财政也比较宽松,所以现在政府其实既有能力、有责任也有这个必要这么做,改交叉补贴为直接补贴。
应当更重视支持储能技术发展
记者:各方面都看好电动汽车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你怎么看?
林伯强:确实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但这是因为它目前的基数太小,所以怎么讲“快速”都不为过,但就现在看量还不会特别大。
电动汽车行业真正要做得好,储能技术必须突破,到时谁也拦不住它的爆发。目前的储能技术不过关,第一是成本比较高,第二是容量不够,第三是整体的质量稳定性还不够。目前的电池价格太高、容量不够,开始用很好,慢慢就越来越差—手机电脑都是如此,电动汽车行业的储能,以及太阳能储能,或者是整个电力系统储能,都是同一道理。
比如,特拉斯承诺7年内能做到电池续航1000公里左右,打个70%的折扣,600-700公里,目前加满一桶油的车,也是能开600多公里—那么车主晚上开回家,把它一插,明天早晨又能开600多公里,甚至比加油还方便,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会是爆发式的。当然,有个大问题是价格必须足够便宜,这是电动汽车要完成的事情。
但储能技术的进步肯定需要政府支持—它需要企业用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冒险。储能技术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一个核心部件,离开它,清洁能源走不远—目前国内用的电池很多都是外国的。
“十三五”规划已经把储能放进来,在绿色发展当中提出了储能的重要性,但还应该更进一步,把它作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来做。目前,其实政府在税收、贷款方面都有对储能的支持,无非是重视和支持的级别要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