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投“高地效应”
对于“本国吸引中国投资的优势”这一问题,各国人士的答案,排名依次是:政策环境、区位优势、税收及财务补贴、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以及其他。
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国家认为自己可以利用区域一体化协议或自由贸易区,为中国资本进入区域内其他国家提供“跳板”。
一个典型例子是荷兰:由于历史原因,它甚至可以为最终进入南美、加勒比市场提供便利。荷兰驻华公使杜安德认为,相比之下,中国商人直接到南美投资则没有这么便利,“因为拉美对他们太陌生了。”
泰国自认可以作为整个中南半岛的交通中枢;哥斯达黎加则称可借助自贸区进入北美市场;希腊、土耳其和塞尔维亚都提出,可借欧盟身份和地理位置之便,进入中欧、西欧。
拉美和加勒比经济事务委员会国际贸易与一体化部部长欧斯瓦多-罗沙乐斯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更多地融入美国的生产价值链,比如通过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投资建设、工业项目,从这些地区出口到美国,这些国家有几乎可以自由进入美国市场的优势。
几乎所有受访的外国官员和使节,都会提及与中国的双边贸投协定——即使还没有签订,也会表达出浓厚兴趣和极高期待。
也许,未来构成中国海外投资网络和渠道的,可能不会全是全球化的多边谈判框架,会有若干双边协议和区域协议互相叠加产生的“高地效应”——处于不同协议交叉点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具有辐射性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从投资需求的访谈看,其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南美的基础设施、农业、资源投资需求,欧洲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合作,非洲的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等。
欧斯瓦多-罗沙乐斯说,拉美地区“已在消除区域内贸易关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是非常积极的,因为区域内贸易对于中小型企业非常有利,也利于出口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