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目前改革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大客户直供。也就是发电能力强的电厂,主要是火电,向需求量大的制造业企业直供电,这相当于将电网高速公路化。现在打破电网的垄断似乎是各界比较一致的目标,但是请注意,电网的垄断是一个热山芋,打破之后不知道会烫着谁。我相信未来电力供给没有问题,那么能不能解决污染,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保证居民消费呢?大客户直供,会加大污染,保护高耗能企业,不会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高耗能产业继续做大,还会冲击我们的产业结构改革目标。 11月20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正式公布,能源问题从改革提升到革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半年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作为最高决策者就提出了能源革命,专门提出了能源革命的五点要求。这次的规划,可以视为将能源革命的路线变成具体的措施。与规划公布几乎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在深圳展开了电价改革的试点工作。那么作为能源改革的杠杆改革,电力改革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中国的能源改革到底应该怎么设计自己的方向、目标、步骤,以及又面临什么样约束?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经济系主任郑新业教授。
中国能源的三重压力
记者:上周国家正式公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这一个战略规划意味着未来能源改革将有重大的变化,但是从具体内容看是过去能源改革的继续。那么目前重提能源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郑新业:能源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大的背景趋势。在目前中国的政策话语中,其他的问题均使用“深化改革”一词,而唯独能源问题用语为“能源革命”。“能源革命”首先是李克强提出,接着习近平又进一步强调。中国这么多年来,政策话语已经很少用“革命”一词了,而且最高领导人还保持高度一致,这首先说明了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其次也说明了解决问题的非常规性。我们从最基本层面来看,能源问题的核心是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太快,已经引发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能源供给问题,能否保证能源安全,其次就是能源消费的负外部性也就是污染问题,第三个就是一些相关环境问题,通常说的就是气候变化。所以你可以发现,能源问题耗费中国政府大部分精力,国家领导人出访必谈能源问题,能源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关键要素。美国正在谋求自身能源能力的发掘,未来其能源独立之后,中东地区的稳定问题很可能变成中日韩印的问题。这一点,中日韩印事实上已经基本认识统一了。美国页岩气的开发,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乃至中亚能源开发,受影响最大的都是东亚国家。可以说能源与环境问题,对于东亚国家而言,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目前能源是我们政治资源的耗费,未来会成为军事资源的耗费,这是一个可预见的结果。
记者:除了这些国际层面的能源压力以外,国内还有哪些压力?
郑新业:国内能源问题造成的直接政治压力也非常明显,首先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另一个是气候变化的压力,中国目前已经是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所以从国内和国际政治角度看,能源革命至少有两个目标,处理保证能源供给与环境污染的冲突,处理保证能源供给与气候变化的冲突。这么一个能源问题的大背景下,再来看目前提出的能源政策改革步骤会更有帮助。除了这些趋势性问题,能源问题还有着三重约束,首先是能源安全压力,其次,污染排放压力,最后,不能影响国际竞争力与人民生活品质。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从这些基本约束来看,否则就会造成政策上避重就轻,无法执行。如果仅从能源供给角度看,中国并没有能源危险,我们的煤炭储量丰富,可以保证基本的能源供给。既能解决我们的能源安全问题,还能解决产业竞争力问题,廉价的煤保证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是煤造成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了社会第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