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收益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收取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差价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电网企业,拥有充沛的现金流。2013年,中国用电量53223亿度。粗略计算,电网公司每天的沉淀资金超过43亿元。拥有充沛现金流的公司,即便ROE水平不高,也有充足实力进行横向扩张。
第二,“独买独卖”的电网公司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又被赋予了调度的权力,这使得电网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支配地位。虽然各地都公布了明确的上网电价和目录电价,但多位接受《财经》采访的电力行业人士指出,在实际执行中,电价超收屡见不鲜。
第三,处于垄断地位的电网,还可以利用计划外交易、临时交易、跨省跨区交易等国家标杆电价以外的灰色区域,获得巨额灰色收入,并利用独家收购的优势地位侵蚀发电企业利益。
第四,输电工程独家报价,缺乏同类企业比较,成本难以抑制。反观中国多元竞争的发电环节,其建设造价十年间下降了十几倍,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上述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电力监管力量薄弱,以致产业链上的权力和利益都向电网环节靠拢。“权力膨胀之后,电网环节会出现黑匣子,模糊的交叉补贴,无法厘清的成本和灰色交易,均藏身其中。”
国内外经验,尤其是过去十余年的国内外经验表明,在政策透明、监管到位的市场化电力体制中,电厂、电网和电力用户容易形成一个均衡的利益格局,进而降低经济的整体运行成本。而在监管缺位、政策模糊的电力市场中,强势部门会通过垄断权力蚕食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
2012年电改1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开始积极推动新一轮电改。2013年新一届政府组建之后,重启电改被提上决策层的议事日程。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开启了新一轮电改进程。
此后,国家发改委综合改革司牵头进行有关调研、编制有关指导意见,目前已经形成文字稿征求意见。
电改方案形成后,会提交更高层决策机构,最终形成国家层面的文件。记者了解到,新电改的目的,正是打开“黑匣子”。与此同时,各方力量均在通过各种渠道发声,试图影响新电改走向。
记者了解到,对于电改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各方尚未形成共识,但总体的思路已经统一——对电网企业进行拆分。
拆分思路主要有两种,第一是横向拆分两大电网公司,形成多个区域电网公司;第二是通过纵向切割电网公司的业务,将售电业务独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输配电公司。
这两种方案,前者彻底,后者稳健,后者目前获得的支持率也较高,且已经出现在发改委的初步方案中。“后者更加现实,也更具备可操作性。”中电国际高级经济师王冬容称,改革需循序渐进,第二种方案虽然较保守,但是可以产生输配电价格发现机制,为进一步电改奠定基础。
而电网企业的改造,是新电改最棘手但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国网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实践,或可为新电改提供镜鉴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