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发力电动汽车:比亚迪特斯拉等待电池革命时机(6)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OFweek锂电网    2014/4/24 9:19:00  我要投稿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和环保呼声日高,电动汽车迎来第二次机遇期。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开和应用,新开发出的镍氢电池替代铅酸电池,但是成本高、续航里程短的短板仍然没有根本性突破。

2003年,电动车出现一次全球性大退潮。电动车生产大户通用和丰田正式宣布放弃电动车生产,在推行电动车最卖力的美国加州,当地报纸评论,电动车是一种商业上的失败,因为它始终没有改变造价高、充电后行驶距离短的基本事实。随着锂电池的开发,纯电动车的研发近年来在国际上再一次成为热门。

100多年来,电动车的命运起伏跌宕,困扰它发展的问题,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零部件——电池。能量密度低、造价成本高是目前无法突破的两大技术难题。

由于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极低等优点,今天的电动车大多采用锂电池技术,但作得好的基本上也是背2公斤电池,跑1公里路。比亚迪e6整车重量达2295千克,超过了绝大多数体积相当的汽油汽车,其中锂电池的重量就有600千克,而续航里程却只有汽油汽车的一半。日产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聆风,携带300公斤的锂电池组,官方宣传的续航里程仅为160公里。

由于电动车的充电时间长,充电设施有限,即使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达到传统内燃机驱动汽车的水平也依然会出现充电排队的问题。据专家估计,要想实现电动车的商业化,电池能量密度必须要达到250wh/kg才有可能,而聆风搭载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只有86wh/kg。

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锂电池的造价成本太高。据调查,目前锂电池的成本价格约为500美元/千瓦时。比亚迪e6的市场售价高达36万元,而锂电池的成本就占去其售价的一半。如此高的“天价”令普通消费望而却步。

要实现上述的技术跨越,必须要有新的材料问世来支撑电池的技术革命。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行为必将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

“弯道超车”事倍功半

中国人对电动车的开发一直情有独钟。早在80年代,科技部门就曾确定把电动车作为新能源主攻方向。此举最初基于如下考虑:中国传统汽车技术比欧美晚了几十年;而电动车技术全世界都还没有彻底突破,中国与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可能后来居上。这就是今天盛行的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论的基础。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