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告诉财新记者,“电动北京”为购车者组建了一个QQ群,大家在群里讨论用车体验。大家得知李威通过申请后纷纷恭喜他。“我应该是第14个申请到的人,当时真是特别兴奋。”李威回忆。
这个群里的人职业各异,但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很强,基本上都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他们70%-80%住在四环或五环,开电动车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很多人不顾家人强烈反对,坚持买纯电动车作为家庭第二用车。
但李威们的一腔热情,很快被北汽4S店泼了一盆冷水。
2013年9月10日一大早,李威来到位于丰台区南四环中路榴乡桥东南角的北汽4S店,按要求先支付了2000元订金。提交订金后,4S店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目前能选的车型就“21度”和“23度”两种(度数代表充电电池的容量),颜色也没的选,只有银色。
李威有点失望,但考虑到孩子上学要用车,他们选了23度的车型。2013年10月,4S店又告诉李威,目前没有23度,只有21度或者新车型25.6度可选。21度是库存车,可以随时提,25.6度什么时候出不知道。4S店强调,几种车型只是在度数和外观设计上有些差别,性能区别不大。补贴完之后,21度只要11.2万元,但25.6度要12.98万元,23度因为补贴不够,北汽不再生产。
李威犹豫了,想放弃,但4S店拒绝退订金,称订金是北汽用来勘探用户是否满足安装充电桩的费用。怕麻烦的李威又找“电动北京”咨询了一圈,决定买21度。12月初,李威交完了剩余的11万元。12月30日上午,李威去4S店提车,再遭冷遇。
“两三分钟简单介绍一下,说电已经充好了,让你开走完事。”提到取车,李威依然气愤不已。打开前盖充电时,李威发现里面有一层灰,有些地方还生了锈。更大的问题是,开车后显示续航里程只有10公里。工作人员解释说,可能是天气冷,电压不稳,导致电没充进去,正常情况下没问题。李威只好回家,下午再取车时显示电已充满,他把车开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