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一圈跑下来,长安跑了163公里,比亚迪跑了311公里,北汽133公里左右,江淮也跑了100多公里。”丁锐承认,比亚迪的续航里程和内饰最好,的确有很多志愿者想买比亚迪,卡在了车牌和补贴上,“电动北京”也爱莫能助。
“二环路上突然熄火”
志愿者们的一腔热情,很快被极不靠谱的续航能力泼了一盆冷水
无论如何,“电动北京”、北汽和北京市科委的联手为私人购买电动车打开了一条缝隙。一些对品牌没那么挑剔的试驾者,如李威,决定购买北汽E150EV。
李威对北汽E150EV的外型和启动速度比较满意。他算了笔账:一年开一万公里的话,电费只有2000多元,比用油划算。
和李威想法相似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老赵。就在财新记者1月16日探访“电动北京”清华科技园租赁现场时,兴奋的老赵刚从北汽4S店取回新车。他是在2013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试驾完后,当天就发了购买意向书。
“家人死活不同意,但我愿意做‘小白鼠’。为了环保,周一到周四,我都不开那辆帕萨特。”终于提到车的老赵准备马上把车开到学校,他扬起手里的新车钥匙说,“我们同事一会准撅我(北京方言,损的意思),但我希望通过个人行动,让大家了解新能源汽车。”
从2013年5月到9月的四个月里,“电动北京”收到200多个用户购买意向书。“有的人驾驶一次就想买。”丁锐表示。截至1月初,他们组织的47次活动有近1600多人参加试驾。
李威是在2013年7月提出购买申请,他将自己的摇号编码、姓名、身份证号码、固定车位、联系信息等各种资料,发到了“电动北京”和北汽联合设立的一个邮箱,一个月后申请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