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42岁的马斯克同样有着学术背景,但马斯克更像是一个眼光敏锐的投资人。在攻读硕士未完成的时候,他就主动放弃学位走上了创业之路。私人火箭、新能源汽车,马斯克天马行空的创意让他顺理成章地成了汽车界不折不扣的“钢铁侠”。
当47岁的技术狂人遇上42岁的投资人,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场发生在中美两个电动车企业之间的战役不声不响地开始了。之后,随着王传福一句“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这场战役的导火线被点燃。而马斯克也毫不示弱,立刻迎战,并回应了这个来自东方的挑战者,称“王传福不是对手”。
究竟,王传福的比亚迪能不能分分钟造出一辆特斯拉呢?
除了技术和产品定位上的差别,比亚迪的发展相比于特斯拉而言可谓困难重重。在美国,特斯拉的发展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一经上市,就迅速获得了众多业界名流的青睐,更是有大量好莱坞明星纷纷为特斯拉免费做起了广告。
比亚迪却没有这么幸运,虽然有巴菲特的力挺,但第一款电动车e6推广起来却并不顺利,中国式地方保护主义成了一个大难题。定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比亚迪,迫于压力只能在深圳老家挂着出租车牌照行驶。这显然增加了比亚迪的推广难度,相比于推广起来毫不费劲的特斯拉,政策上的不宽松让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艰难了许多。
虽然保护政策会影响比亚迪的发展,王传福却并不认为这样的影响会构成阻碍,“地方保护方面,确实是一个问题,但随着新的补贴政策出台,可能就将把钱直接补给企业,这样就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些阻力。”王传福说。
狭路相逢勇者胜。王传福和马斯克的战争远不止口舌之争,谁能笑到最后还是要靠产品自身来说话。不过,虽然特斯拉点燃了全世界的电动车激情,但它是否足以称得上新能源标杆,现在下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即使在主流汽车企业中,对于特斯拉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说:“特斯拉是现在唯一一个成功的案例,但是他造的不是汽车,他造的是一个高级玩具。”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IvanHodac却认为:“其实特斯拉是不是成功,还是值得讨论的。”
或许比亚迪并不需要现在就思考自己成功与否,由于一开始就选择了较为安全的公共交通模式,e6的推广虽然遭遇了着火事件,也迅速化险为夷。究竟是否能成为中国的特斯拉,这个问题似乎并不能阻碍比亚迪下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