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编者按:智慧城市概念太大,恰似一个筐,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物流等等都能往里放。可以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应用都会变得更加智慧。当然,众多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共性,本期我们选择食品溯源这个点作为讨论对象,期待能给业界带来价值以及更多的思考。
食品追溯标准规范待完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等通过立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欧盟成员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重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问题,从政府机构到消费者群体,都在致力于在食品生产和食品供应链中应用可追溯测量方式,并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许多国家均建立了产品追溯系统,加拿大、美国和日本也引入了全程标识追溯系统。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可追溯系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至食品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我国目前也已加强了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不过,还存在一些瓶颈。以肉菜追溯为例,还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工夫。
缺乏完善法规依据
与其他体系欠衔接
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是率先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规范市场。我国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领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可追溯法律基础。
欧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欧盟国家销售的牛肉制品和生鲜水果、蔬菜包装、标签都要具有可追溯功能,以保证饮食安全卫生。我国关于食品的质量、卫生等方面的各类标准有很多,但进行质量追溯的标准或法规几乎空白,同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业户对加入追溯体系积极性不高。法律法规没有强制要求,导致了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统阻力重重。当市场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很难进行质量问题的溯源。
另外,可追溯系统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确保食品安全实施方法是HACCP、GMP和IS09000,都只是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缺少将整个供应过程链接起来的手段。GMP是食品加工基本要求,是有效实施HACCP和可追溯基础。HACCP是通过过程控制以保证质量安全的方法,可追溯体系的核心是为保证食品安全而保持的记录系统。食品可追溯体系能增加生产链透明度,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HACCP、GMP和IS09000等质量管理技术体系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一个有效记录系统,因此,可追溯体系与HACCP、GMP和IS09000结合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