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有这样一种生活,每天早上你不是被闹钟惊醒,有智能芯片让你自然睡醒;从家里走到公交站,公交车就像专车一样准时出现,不会堵车;来到公司,昨天还杂乱无章的办公桌已经整整齐齐,还有一杯茶水,正热气腾腾……这里就是“智慧城市”。
@中国系统集成在线: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从国际情况还是从国内的建设来看,这些建设都是局部的和初步的,特别是在我国国内各个城市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通常会忽视建设的初衷,缺乏了长远的眼光。
专家观点
企业盲目快速布局易遭遇滑铁卢
企业在中国落地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时,应配合不同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发挥自身的优势,提供能解决城市现实问题的智慧解决方案。
对于企业来说,理性选择目标城市以及有针对性地设计市场策略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各个城市的信息化成熟度不同、竞争环境各异,梳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并遴选出市场机会较大的目标城市,有针对性地安排解决方案进入市场和调度资源,合理安排异地扩张、多元化扩张、全国性扩张等不同策略,将是企业的解决方案落地的重要前提。
了解各城市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合理选择城市市场,确定解决方案进入的路径,将成为参与该市场竞争的企业是否真能吃到这张“大饼”的重要前提。盲目地快速布局很容易遭遇滑铁卢。
企业在选择进入目标城市时应考虑以下建议:
1.二、三线城市是淘金的好地方,有选择性地进入一线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呈现出差别较大的地域特征。中国东部和南部城市的发展较为领先,但发展重点正在逐渐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这也契合了当前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大集中的建设特点。从城市规模来看,二、三线城市正逐步成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掘金点,各主要厂商都开始将触角延伸到尚未完全开发、竞争不太激烈的中小城市。
2.把握目标城市的特点及需求,积极参与智慧城市顶层规划。IDC在不同级别的城市梯队里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推荐给厂商,如突出改革与创新的深圳、南京,强调发展智慧产业的武汉、宁波,致力于提高民生相关的服务水平的佛山,强化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上海、杭州,以及突出人文与生活的成都、重庆等城市。
3.与当地城市的集成商合作,跨国公司应发挥国际化优势。中国城市政府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城市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相关经验。因此,具有国外智能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的跨国公司将受到地方城市政府部门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