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发电站周边的“安全”。按照过去的习惯,这一点不是能源政策讨论的范围。按照以往的3个视点,核电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高度评价,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其最基本的“安全”受到了严重质疑,如今正处在能否继续作为基础电源之一得以保留的紧要关头。
第二是在“安全”的概念中,增加了通过广泛分散发电站以降低地区风险的必要性。过去,日本一直是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视点出发,通过发电方式的“优化组合”及增加燃料种类,来降低采购风险。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电力短缺情况之所以长期化,最大的原因在于,大型火电站集中在受灾的太平洋沿岸,在地震中悉数因海啸而停产。在这种情况下,东京六本木新城依靠自行设置的天然气热电联产系统,成功避免了停电。
第三个新视点是,不仅把能源业务视为支撑生活和产业的基础设施,还将其定位为创造新就业的新产业。
现在,日本东北地区计划的许多重建项目都采用了百万瓦级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力争实现能源的“地产地消”。其目的不仅在于推进气候变暖对策,还在于培育新产业和创造就业。
借助新增的3个视点,分布式电源、其是有助于改善气候变暖的可再生能源和热电联产系统的价值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过去,可再生能源和热电联产系统的价值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少这一环保性为主,现在,在此基础之上,回弹性大于集中型电力系统的优点、通过在当地生产并消费能源创造就业的效果也开始受到关注。
这样的发展方向已经在向欧洲,特别是德国、英国、北欧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能源政策靠拢。一语概之,就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核电存在“发生事故时会扩散放射性物质”、化石燃料存在“依赖海外和排放二氧化碳”等无法解决的本质问题。而可再生能源的课题是高成本,这能够通过开发技术和改善运用加以克服。
各国目前都在探索经济社会对于扩充可再生能源所增加的成本能吸收到何种程度,把强力支持本国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化竞争作为一项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