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准生证”到底由谁说了算?这个业界争吵了许久的问题,终于在近段时间得出答案。在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批权下放被多次提及并讨论,与此同时,作为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审批权下放亦备受市场各方关注。这着实称不上是第一次传出此类消息,但经国务院证实的还尚属首次。
面对新一轮的政府职能改革,市场能否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政策福利”?在欢呼“政策春天”已近的同时,我们在这里也有必要对此进行理智的观察与反思:审批权是否“一放了之”?
“政策福利”脚步将近
几年间围绕政府审批权的讨论,不断翻腾、沉沉浮浮,时至今日这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根据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内容可以确定,减少行政审批已成为各部委当前的一项硬性任务,未来审批权逐渐分批下放已毫无悬念。
此轮改革涉及到电力、能源领域的审批权,主要包括:除在主要河流建设以外的水电站、分布式燃气发电项目、燃煤背压热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风电站项目核准、国家规划矿区内新增年生产能力低于120万t煤矿项目、除跨境(省、区、市)外的油气输送管网项目、330 kV及以下交流电网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的非跨境(省、区、市)550 kV交流项目。此外,原来由国家能源局审批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电力市场份额核定审批”也被取消。
“对于很多投资和项目而言,审批权过于繁琐会妨碍市场发展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
比如,一个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十分漫长,除流域规划之外的工作,前期工作少则5年,多则数十年。一般大中型以上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要完成40~50个专题报告,约30个报告需要有关部门审查。在国家层面的审批涉及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电网公司、铁路部门,最后是国家发改委及国务院。因此工程建设期的时间很大程度取决于行政部门的审批时间,一般100万kW水电站建设期不会少于5年。
因此,很多项目因需大量的政府审批而被搁浅,坊间更经常形象地用“跑项目”来形容投资者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