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火电厂王经理也告诉财新记者,两家企业在电力上网方面也存在竞争,当时弃地电选国电的原因正是看上了国电有输电网络,以为供电需求将更有保障。“真的连上以后才发现,其实没区别,价格服务都没有区别。”
而榆林地区西北煤化工的王总则说,他在榆林地区的发电厂供电和煤化工厂用电都选择了陕地电。在他看来,陕地电是本地企业,发展早,双方已建立信任。“在榆林,陕地电是移动,国电是联通,说不上谁更好,只是个先来后到的问题。”
他同时指出,在企业用电上,陕地电经常要从国网批发买电,因此没有定价权。榆林地区虽然两家竞争激烈,用电户却没有获得价格优惠。此外,当地停电比较频繁,原因是陕地电过往以农网为基础,且电力来源受限,电网运行不够稳定。
“如果陕地电能够拿到低价电,对我们来说当然好,用电可以选更低的嘛。”在榆林,不止一个人对财新记者如此表态。
就在财新记者采访期间,府谷和榆林火车站周边的商家店铺都曾出现断电情况,很多商家常年自备发电机。
魏桥效应
另一处电网纷争爆发在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集团在公司所在的邹平县建有多个自备电厂,不只为集团自身的纺织和电解铝等业务供电,同时还通过自建电网为周边城乡居民约13万人供应商业及生活用电。
一位在魏桥集团自备电厂担任电力监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仅在邹平县城就有七家魏桥集团自建的电厂,在魏桥镇还有五家,在滨州市魏桥集团也建有电厂。魏桥的自建电力系统始于1998年,目前燃煤热电联产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200万千瓦,始终与隶属国网的山东电网独立运行,没有物理联系。
魏桥集团最初自建电厂是“逼上梁山”。对于旗下业务,电力是主要成本来源之一。魏桥集团一来嫌国网的销售电价太高,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二来国网的供电条件太苛刻:企业用电需缴纳2000元/千伏安的增容费,此外用电企业还需出资建设全部110千伏及以下的供电线路,但产权为电网企业所有,且设备采购和施工建设单位由电网指定,价格较高。
2011年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曾一行五人前去参观魏桥集团的自建电力系统,在考察报告中他们写道,“系统的经济性非常突出,目前按该系统度电供电成本不超过0.4元,虽因煤炭价格连年上涨,供电成本比七年前升高一毛多钱,但与山东电网供电相比,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成本都低一半以上。”
能够吸引周边用户的,主要就是魏桥的低价。魏桥集团对外供电价格比国网山东电网的电价低三分之一,集团内部居民用电价格更低至0.35元/度,而国网山东电网的居民用电价格则是0.55元/度。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的人士曾向财新记者介绍过,魏桥集团旗下的宏桥铝业因电力成本低,给他们很大冲击。
与陕地电是当地供电领域先入者的情况不同,魏桥集团的自建系统是依靠低价优势在国网的地盘里挤出了一条路。国网山东电网显然并不乐见。
双方的矛盾在2009年达到顶峰。前述新疆考察团的报告提到,国网公司向山东省政府承诺新增80亿元电网投资,换取“消灭”魏桥独立电力系统。此外,双方职工还曾发生过严重冲突。国网也在阻碍魏桥集团等自建电力系统的企业取得“合法性”。2009年12月,国网山东电力公司(即国网山东电网)换发新版《供电营业许可证》,并对外表示,“山东公司坚决依靠各级政府,积极运用法律手段,避免了胜利油田、魏桥集团、黄金集团等大型客户申请《供电营业许可证》,维护了公司营业区的完整统一。”
近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国网山东电力公司开始与魏桥集团洽谈合作事宜,方案是220千伏或110千伏联网。魏桥集团的条件是:联网为的是双赢,孤岛运行状态可以改变,但小系统的独立地位不能变。
根据山东省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11年,山东省共有179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电厂,装机容量798.9万千瓦,但有自建向外送电电网的仅魏桥集团一家。
让前去邹平县考察的新疆官员们印象颇深的是小机组和小系统经济上的优势超过大机组、大系统的事实。国网公司长期以来宣称电网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和规模效益,在魏桥案例中失去说服力。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国网输配电成本从未厘清,国网坐收“吃差价”的垄断红利,才使得其效率愈发低下,终于从民间生长出与之竞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