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掐住咽喉的竞争
冲突发生后,一些评论迅速将其解读为央企和省属企业“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陕地电拒绝媒体采访,称收到上级通知,事情到此为止。陕地电公司网站以及公开的新建电网计划中没有有关这条220千伏线路的信息。
陕地电为何讳莫如深?这与过往的监管政策有关。包括陕地电和榆林地区多位电力系统人士称,陕西省曾明确陕地电和国网的势力范围。陕地电负责110千伏以下(含110千伏)线路的运营,国网负责110千伏以上线路。
根据这一规定,陕地电实际上成了电力批发商,除了当地购电外,陕地电需接入国网的330千伏线路,向国网所属西北电网买电后再转手在当地售电。
国网榆林分公司还称,2009年省政府有一个52号会议纪要,要求“省地电公司原则上不得再接入省外电网。已接入省外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的,要逐步断开;确需继续接入的,要经省电力主管部门同意。”这一规定等于进一步切断了陕地电独立供电的可能,必须依附于国网存在。
如果依据上述规定,陕地电从内蒙古引电,并建220千伏输电线路明显违规。然而,在榆林地区电力系统人士看来,由于双方过去一直在突破相关势力范围,这些规定早已失去效力。
榆林一家火电厂现在给国网供电,其负责人王经理告诉财新记者:“说是国网修110千伏以上,地电修110千伏以下。但其实国网也修了110千伏的电网,我们电厂一开始拉的是陕地电的110千伏电网,后来又改成了卖给国网。”国网方面也承认,自1996年进入榆林地区以来,国网不但修建了两条330千伏输电线路,也修建了多条110千伏线路。
在榆林地区,两家企业的竞争格局已成。在榆林近郊的产业园,往往国网的配电线附近就建有陕地电的电杆。据了解,在榆林多个县都出现了两家公司争搭电网的情况。
然而,竞争并不在同一起跑线,国网拥有远距离从西北电网或外省输电的资格,在电力供应来源上较陕地电占据优势,尤其在地方发电厂供电量不够的时候,国网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直接后果是,一旦双方竞争,国网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对陕地电电网的电力供给。类似情况在陕西省的咸阳地区正在发生。
据当地媒体报道,陕地电在咸阳地区投数亿元建造了17座110千伏变电站,但建成后有站无电,其中6座被迫从甘肃引电入陕。国网方面以变电站不符合电力发展规划属重复建设为由,一直拒绝给陕地电供电。
按照国网内部人士的说法,榆林地区是资源集中区,煤电资源丰富,并不缺电,完全没有必要从外省购电。
陕地电这次“违规”,主要是看上了内蒙古电网更为低廉的电价。按照各省发改委核准的价格,陕西省的电价是0.398元,而内蒙古的电价是0.305元,差价可观。
这也有助于摆脱对国网的依赖。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是除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外,惟一具备供电和输电资格的地方电力公司。国网榆林公司内部人士对陕西省同意陕地电从省外引电非常不满,他表示:“现在他们已经通电了。这个事情其实我们是窝着火的,现在正在引导职工情绪,不想再出什么事。”
从农电起家
在陕西电力系统人士口中,陕地电往往被称为“农电”,因为陕地电就是在原有农电系统上发展起来的。
工商资料显示,1987年,陕西省政府发布48号文,要求建立陕西省农村电力管理局(下称农电局),接管原属西北电管局下属的包括榆林、府谷在内的44个县的农电企业,这些企业原来由陕西省水利水保厅负责管理。筹备近两年后,农电局正式成立,到1990年实现了对44个县农电企业的接管工作。
农电局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要负责管理44县的农电企业,35千伏以及以下输变电设计、施工和小火电厂、水电厂的设计施工管理,全省的农电小火电、水电的建设等都在其经营管理范围内。企业则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农电局初创时,陕西省政府投资2.4亿元,当时正式编制只有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