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最近一周,全国不少“霾城”拨开迷雾,享受了几天阳光郎朗的好天气。不过,根据天气预报,河北、山东、河南、苏皖、湖北等部分地区可能又将迎来重度霾。
雾霾锁城,接二连三,让人心有余悸。而其背后,被视为重要污染源的火电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在岁末年初再次掀起一波争议潮。
在2015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有环保企业一把手“放炮”:相关部委联合出台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方案乃是“劣币驱逐良币”,是对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不公平。一句话:长期补贴火电,绝非治理雾霾的好“药方”。也有管理部门官员向媒体坦言:火电相关排放补贴里面有“猫腻”。
那么,类似判断是否属实,是否有现实的依据?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火电是一个享受国家每年千亿补贴的“传统产业”。有研报统计,过去一年的火电补贴应该超过1400亿元。然而环环补贴,年年补贴;结果却让人疑惑:似乎越补贴,越污染;越整治,越过剩。这中间的逻辑与利益勾连到底是什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1、争取“脱霾”补贴:一种赚钱的营生
对于电厂而言,“节能减排”原本是一种“赔本的生意”,如果没有相关支持,动力肯定不大。但如果各类补贴能到位,“节能减排”可能成为一种赚钱的营生,态度迅速转变。
毫无疑问,中国治理雾霾,必然无法绕开燃煤的火电,以环保电价的政策形式推进火电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也有其合理性。但这边不停的拿着国家补贴,那边却久久未见成效,难免不让人心生质疑,毕竟,这就是专门给火电“去污”的钱。
火电目前基本已有较完善的环保电价体系,脱硫脱硝除尘电厂可享受环保电价加价2.7分钱/千瓦时(其中,脱硫电价1.5分钱,脱硝电价1分钱,除尘电价0.2分钱)。
相关的补贴还不止于此,去年12月9日,国家出台针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补贴政策,上马“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将在2.7分/千瓦时的基础上,再加价1分或0.5分/千瓦时。
事实上,除了环保电价补贴外,燃煤电厂还有其他的相应补贴,比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之类的补贴。目前而言,企业的脱硫脱硝成本逐渐低于2分,节能减排能挣钱,因此电厂也很乐意做。
对于电厂而言,“节能减排”原本是一种“赔本的生意”,如果没有相关支持,动力肯定不大。但如果各类补贴能到位,“节能减排”可能成为一种赚钱的营生,态度迅速转变。
有节能企业高管如此质疑:电厂做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实际上是赚钱的,有的毛利甚至能达到50%。现在又要加价1分钱,这不是财政浪费吗?——正是看到有利可图,电厂都纷纷投入超低排放。
2015年部分获批火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