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塑——整体治理催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四大路径
(一)以人为核心——清晰地看到城市的未来
城市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里生活的人的问题。所以要更好地发现问题,首先是要以人为核心出发。以人为核心,不是从顶层帮“人”规划,替人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是把人纳入到城市治理的体系中,让其参与问题发现、参与解决方案制定的过程。伦敦市的智慧城市规划《智慧伦敦2020》的第一句话就是“伦敦市民是核心(Londoners at the core)”,其指出“要成功,“智慧伦敦”必须把市民和企业放在中心——这样伦敦市民才能驱动那些让伦敦成为一个更伟大的城市的创新。” 如果能实现让市民驱动城市的创新,这样的城市被称为有智慧也不为过。
(二)开放数据——更好地发现看不见的问题
与智慧城市同时兴起的概念还有开放数据。政府开放数据在中国对于破除信息孤岛、发现城市问题有着巨大的意义。我国的大量政府数据,特别是空间尺度较小的社会经济数据并未向公众公开(通常只公布到区县一级),这对于发现及时、准确地发现城市问题设置了极大的阻碍。政府开放数据一大益处在于能更好地发现“看不见的问题”。首先,由于政府由于人力、资源及专业知识的有限,无法对其掌握的所有数据进行充分地研究分析,所以会“看不到”很多城市问题。将诸如城市小空间尺度的数据开放,能让各个学科的学者、研究机构对其专注的领域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挖掘,从而发现以往未被关注的问题,支持城市问题的解决。其次,“看不见的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许多城市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能直接从其体现的表象中看出,而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才能得出。开放数据有利于更好地发现城市中“看不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体现其公正透明,增进与民众互信的有力手段,这间接为更好地与民众沟通解决城市问题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因此,在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数据公开、数据使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互联互通平台,实现政府间信息共享,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走向整体性治理。
(三)无缝服务——消除政府“碎片化”倾向
希克斯认为政府因功能分化及专业化,造成政府间的碎片化发展。碎片化是指不同功能及专业的机关间,缺乏协调而无法沟通、合作与团结,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有效处理共同的难题,造成政府机关个别或整体政策目标执行时的失败。因此,“整体性思维”坚持合作主义的政策导向,致力于解决跨部门(机构)的协调与合作问题。“整体政府”在运作中注重通过政策协调实现整合的公共服务,要求联合的公共服务供给方法。这是“整体性思维”公共服务模式与新公共管理分散化、独立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最大区别所在。“整体性”公共服务模式就是运用“整体性思维”方法(联合、协调、整合等方法)为民众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致力于组织整合和工作协同,讲求内部公共服务与外部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与智慧城市有较高的契合度。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能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精简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