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由复杂系统性衍生出的创新工程
与传统的城市化相比,城市优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土地、人口集聚带来的单一性的城市管控,而是一项涉及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市民化、配套制度和相关产业支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管理精准化等方面的复杂系统性工程,而且为了破解对传统路径的依赖,需要在各领域中开展相应的变革创新。与传统管控型城市管理相比,现代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是以人的管理与服务为本,实现民生改善、权利保障和秩序维护三大目标的统一,这些目标的实现涉及到社会管理价值、制度、组织、方法等一系列方面的变革,是一项涉及到人的管理与服务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性创新工程。
由此可见,城市优化与现代城市治理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种耦合关系不仅体现在表象上,还体现在二者内在的耦合,即互相促进、互为目标:城市优化复杂系统工程在解决传统城市化带来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风险,离不开城市建设的科学布局和建设,城市治理的升级完善;而在城市优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和治理复杂系统工程的创新活动主要是围绕市民素质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流转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因而城市优化愈深入,城市治理的完善创新也就越顺利。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为探寻更加完善的城市治理方式提供了新途径。
二、契合——智慧城市精神内涵中的整体性思维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对新公共管理中个体主义思维方式的修正以及实践层面“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思路,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理途径。通过对传统官僚制、新公共管理和整体性治理的比较,可以概括出整体性治理的内涵:即以满足公民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协调和整合为策略,实现治理层级、功能和公私部门的整合及碎片化的责任机制和信息系统的整合,为公众提供无缝隙、整合化服务的政府运作模式。
(一)“智慧”内涵中的整体性思维
1.强大的信息技术背景
智慧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首先,不断更新迭代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其次,物联网、遥测遥感、移动互联等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使用方式,进而推动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最后,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共享交互与应用平台开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和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信息时代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服务的重新整合、整体协同的决策方式以及电子政务的运用。近几十年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一直是形成公共行政变革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当代公共服务系统理性和现代变革的中心。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城市治理,使城市民众更有机会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也不断推进信息开放和透明,更加开放和透明有利于城市的稳定发展,让城市和居民更成为有机的整体,成为共生存的有机生命体。
2.核心的公民需求目标
以用户为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目标。智慧公共服务的提供采用的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以公众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便民为目的”的工作模式。社会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与智慧城市相似的是,整体性治理追求的是公众问题的完整与快速解决。将解决公众的生活问题作为政府运作的核心,是整体性治理与传统官僚制、新公共管理这两种行政学典范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