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在雾霾频发的情形下,关于新能源的话题热了起来。近日有媒体称,“三北”地区乃至全国弃风、弃光加剧,新能源企业最高限电达79%。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弃风、弃光加剧,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根本出路又在哪里?
规划之痛
如果没有足够的跨区外送电力通道,即使甘肃、新疆火电机组全停,照样有弃风、弃光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在资源上“西富东贫、北多南少”,在需求上则恰恰相反。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如此,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也是如此:80%以上的风能资源分布在“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也是“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大于东部”,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
一方面“三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需求不足、电力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却是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都比较富足,这就必然导致新能源消纳上的矛盾。
而“三北”地区新能源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激化了这种矛盾。“十二五”以来,新能源发展迅猛。风电方面,至2010年年底,我国并网风电4182.7万千瓦,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风电装机10885万千瓦,短短5年翻了一番还多。2014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319.6万千瓦,同比增长竟达44.2%。光伏发电方面,2010年年底,我国光伏装机89.3万千瓦,而到2015年9月底,这个数字已经变成3795万千瓦,5年翻了六番还多。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就达990万千瓦。
那么,这么多的新能源装机能否在当地完全消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