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这是一篇无所不能对德国能源署前总裁斯蒂芬˙科勒先生(Mr.StephanKohler)的专访。德国能源转型始于本世纪初,而科勒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写了一本书讲能源转型的可行性,可以说科勒先生不仅是能源转型的经历者,也是设计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的参与者之一。关于刚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峰会,科勒先生发来了他的犀利评价:
每年一次的气候大会,对很多政府、政治家和非政府组织来说,既是一个引起人们对气候保护更加关注的活动,也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做公关的机会。我们现在连2020年计划到达的CO2减排目标都实现不了,却去谈论2100年实现去碳化。我认为每年一次的气候大会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评估现有的做法和可用的操作手段上来,而不是在那里做自我表现和做乌托邦式的描绘,重点是向着具体的目标做具体的工作。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了解到:
1.德国如何做到“在2050年可在生能源占比达到80%”?
2.德国不太重视储能领域?
3.德国传统能源企业现在在干嘛?
4.德国可再生能源未来机会有哪些?
5.德国是如何在“能源转型期间”应对电价问题的?
6.德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经历过的坎坷经历
7.20世纪50年代德国怎么治理雾霾?
上个月,小编在北京采访了前德国能源署总裁斯蒂芬˙科勒先生(Mr.StephanKohler)。在这次访谈中,我们聊了德国能源转型、德国可再生能源未来的规划、以及他对中国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些见解。
不可回避的,我们也聊到了雾霾。他说,德国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雾霾污染和现在的京津冀差不多。60年代初,他还是个小孩子,幸运的是他在巴伐利亚州长大,污染没那么严重,但鲁尔区就不一样了。据说当时洗完的白衬衫晾在外面基本上就要落一层灰。不过现在德国鲁尔区日均污染物最高不能超过30毫克,已经非常好了。这有能源转型的功劳,也有德国治霾和减排措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