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目前来看,充电桩与APP之间似乎也出现了“鸡与蛋”的问题。
根据此前“十二五”相关规划,2015年左右要建成由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构成的网络化供电体系。但实现情况极不乐观: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充电桩数量只有3.8万个。什么概念?未达到规划预期的十分之一。
与目前电桩数量的“可怜”相比,充电桩APP的开发明显有过剩之嫌。华夏能源网仔细梳理发现,国内已经有超过50种充电桩APP。比如充电网APP、聚电桩APP、电桩APP、驿充电APP、易电桩APP、特来电APP等等不一而足,除去这些知名企业,一些APP开发企业甚至闻所未闻。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桩APP领域的新玩家还在不断冒出来。这意味着,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十个(未来可能上百个)APP“分享”着3万多个充电桩资源,而且有不少APP的野心是覆盖某某大区域甚至是全国。
2、仅靠互联网思维就做好充电桩APP?
“我后来发现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这需要实实在在的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运营。我从互联网起家,现在变成了施工队了。”
通过“互联网+”切入充电桩市场,这是很多企业的“小算盘”。理论上,充电桩可以成为能源数据流量的导入端口,在数据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率先对其布局,抢占能源互联网入口,无疑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由此,充电桩APP不但能成为电动车用户的刚性需求,而且能通过“线上APP+充电网络+线下充电设备”的O2O闭环将人、车、桩串联起来,打造一个规模庞大、前景可观的云联网云平台。
华夏能源网梳理发现,在已有的电桩APP开发商中,确实不乏有扎实的实体产业支持的企业。但也有不少企业仅有互联网背景,创始人也无任何实体经验,却意图通过一个手机软件便将产业链实体“网”起来。说白了,其一,仅仅做个样子的话,投资成本不大;其二,想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圈钱。
提到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就不得不提到“电桩”。去年光棍节,由北京埃梅森公司研发的国内第一款支持全车系和充电设施的充电及分享APP——“电桩”正式上线。“电桩”的创始团队是一群互联网精英和海归才子。“电桩”创始人表示,其产品旨在利用互联网,打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聚合,通过“充电APP”+“城市智能充电网络”+“运营系统”的模式,实现电动汽车产业最佳用户使用体验。今年9月,乐视正式宣布投资数千万元入股“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