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广东电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受台风影响较大,据广东省气象局资料显示,1951~2013年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为314个,年均5.3个,其中登陆233个,年均3.7个,台风已成为阻碍广东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公司结合近年影响广东电网较大的几次台风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包括台风登陆时序与停电次数的关联分析、登陆点及受影响地区分布分析、配电网设备受损及停运原因分析、电杆受损数量分布及原因分析等。根据分析结果,以及500多个沿海气象站50多年来的历史风速和地理信息数据,编制了广东沿海地区电网防风加固技术标准。按照技术标准,广东电网近两年集中进行了差异化防风改造,分别对沿海60km和20km范围内的线路进行了加固,并重点开展了线行清障和拉线消缺。
由于实施了防风加固和防风偏改造,台风造成的影响有明显的降低。对比分析2013年“天兔”和2014年“威马逊”两个台风的影响,电网受损情况见表1。“天兔”台风最大风速为45m/s,“威马逊”台风最大风速为60m/s,“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但“威马逊”所造成的输配电线路跳闸率、配电线路跳闸率、配电杆塔受损率大幅降低,输电线路跳闸率从1633次/(100km)下降至2.2次/(100km),配电网线路跳闸率从8.3次/(100km)下降至2.6次/(100km),电杆受损率为1.7%,下降3.1个百分点,倒断杆率为0.7%,下降2.8个百分点。
3、先进实用的技术应用
3.1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是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从2000年起,广东电网先后组织佛山、中山、东莞、珠海等供电局开展配电网自动化试点建设工作,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馈线自动化技术。
通过管理手段梳理清楚主线、分支线的网络拓扑关系,在主干线上实现三分段。①在架空线/混合线主干线上推广应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在线路的第一级分支线重点推广应用故障指示自动定位技术。终端建设以简单、可靠、实用为基本原则,以节省建设投资、降低运维要求,并尽快见效。②对于电缆线路重点推广实施故障自动定位,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快速感知、快速隔离,减少停电时间。适量配置带电操功能的分段开关,遥控隔离故障区段,快速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和运行方式,有效缩小停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