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优化可靠性管理模式
传统的电能质量管理,各类指标管理分散,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靠性指标虽已完成了集中统一管理,但系统尚不具备在线监测能力。通过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在线计算和在线动态展现(见图5),促进可靠性管理从事后评价向实时监测、在线评价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供电可靠性精细化管理的提升。
图5供电可靠性指标在线监测情况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充分利用智能采集装置,完成了小时级的数据自动采集和跨专业、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共享,建成了一套国内外规模最大的电能质量海量数据集成平台,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对供电用户电能质量的自动采集和在线监测,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践的成功范例。
4.2供电可靠性数据的支撑作用
系统通过利用关联分析、趋势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思路,挖掘供电可靠性历史数据的潜在价值,掌握与可靠性相关的缺陷、故障、检修计划等业务的发展规律,挖掘可靠性与频率、电压之间的潜在关系,可以找出设备合理的运行年限和运维投入,为电网规划、设计、基建、生产运行、检修维护等业务过程的改进提供依据,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对可靠性指标的预测分析,使电网公司可以及时发布停电信息以及用电高峰时段,方便用户合理地安排用电活动,降低停电带来的损失,从而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电力资源的可靠供应提供可行性基础。
4.3加强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随着电网特性逐步由就地局部特性转变为广域全局特性,互联电网运行特性呈现出强相关、非线性、复杂化的大系统特点,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结合电网的实际运行特点,对潜在或固有的影响电网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鉴别,对事故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电网发生事故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预控措施;选择最优的风险预防控制方案,降低或避免风险。
通过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实现在线运行数据和相关风险源信息的自动集成,拓展了电网公司对风险监控的管理广度,建立了全面的电网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为电网运行安全水平提升提供了支持,并保障了对用户的可靠供电。
5、结语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利用现有的智能电网成果,完成了小时级的数据自动采集和跨专业、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共享,建成了一套国内外规模最大的电能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并首次实现了对供电用户电能质量的自动采集和在线监测,实现了电能质量管理模式的转变。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后期考虑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拓展数据监测范围,将谐波、闪变、间谐波等数据纳入采集与分析;同时拓展系统应用范围,实现电能质量监测从城市到农村的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