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据集成难度高。由于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与分析的基础数据涉及调度、运检、营销等多个业务部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需要对来自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共享。但由于各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不同,且同类系统版本并不统一,导致相应来源的数据差异较大,集成难度高。
3)计算处理需求复杂。系统中电网安全风险在线评估模块承担着系统中的多种风险分析计算与评估管理功能,需要对全国网、区域电网、省(市)、地市四级电网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电压等级涵盖1000kV到110(66)kV,电网规模巨大,计算复杂度高、计算次数多。高峰时段复杂业务模块被调用的次数急速升高,风险评估首先需要进行全网潮流扫描,计算次数上万次,以至于业务模块的响应时间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
3.2系统关键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系统在建设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
1)智能采集装置停电事件采集规则、生成规约以及研判标准。系统对供电运行数据的采集通过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及其主站实现,通过制定事件记录采集规则,实现供电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上报。
事件记录采集规则将电能表事件和采集终端事件按照不同紧急或重要程度分为4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事件采取不同的采集策略,见图3。
图3事件采集结构
按照系统对停、上电事件的定义,采集设备按照自身的电源接入情况,形成停、上电事件记录。采集终端当供电电压低于停电发生电压限值时产生停电事件并主动上报。为提高停电时间生成的准确性,系统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用户停电事件的准确性综合研判机制。
目前系统已实现了对城市范围158万和农村地区95万用户采集装置(覆盖约1.6亿低压用户)停电事件以及约5万个供电电压监测点的按日自动采集。数据采集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最快1h,系统自动采集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