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先“建桩”,还是先“推车”?
新能源汽车从出现开始,就被寄予了打破能源束缚、降低环境污染的厚望,前景看好。但在先推广车还是先建充电桩的问题上,遇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推广困惑。
6日,第四届北京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在北京举行。而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所明确的建设目标,让充电设备企业看到了千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参展热情高涨,“鸡和蛋”的发展难题似乎有望破解。
但未来推广真的可以一帆风顺么?错综复杂的利益藩篱能否打破?如果推广成功,如何布局农村和海外市场?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后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否做足准备?除了一根“桩”,还要迈过哪些坎?
这是安装在沈阳金融中心门前的充电桩(10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建充电设施,不让推广绊在“桩”上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概念股飘红,相关企业再次成为媒体聚光焦点……而这都是因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长期以来,如果把新能源汽车看成“鸡”,那么充电桩就是孕育鸡的“蛋”。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万辆。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但相比之下,充电桩建设却相对滞后。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配比超过4:1,而标配为1:1,即使都是“双黄蛋”也很难孵化出那么多鸡。
记者随机采访十余位传统能源车主和一些潜在购车人群发现,除个别人担心动力受影响外,绝大多数车主表示若能解决充电难问题,自己确实想购买新能源汽车。“虽然油价下降了,但驾驶成本还是高。”沈阳市民刘新宇说,如果电动汽车充电和加油一样方便,自己还是会选择电动汽车。
指导意见的印发,不仅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而且提出要加快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完善扶持政策……
因此,指导意见被看做是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举措,可能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鸡和蛋”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