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让人想起了智能电网,那么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是什么关系?
曾鸣:最近清华大学在香山组织了一次会议,国外的专家也来参加了。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争论了三天,结果谁都说服不了谁,不欢而散。
我现在是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产业联盟筹备组组长,最近开了不少会,我们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不急于给能源互联网下定义,只说能源互联网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用。
个人认为,智能电网更多强调自身的自动化、智能化,能源互联网则更加注重与市场各方分享、对等;智能电网是基础,能源互联网依靠智能电网实现能源的整体优化。
记者:按照9号文精神,对于企业的自备电厂情况会如何处理?
曾鸣: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当前很多小电厂绞尽脑汁想把自己变成自备电厂。事实上,如果自备电厂是能源梯级利用的,就应该鼓励。同时,9号文既然规定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那就没有理由限制自备,但前提是不能伤害他人利益。
所以,第一,不管容量大小,凡是燃煤发电机组,都要满足相应节能环保要求;第二,对于自备容量正好能满足自身需求的电厂,无须更多约束,但是,当自备容量小于自身需求时,需要大电网为其备用,这就需要支付备用服务费用;当自备容量大于自身需要时,企业不能向其周围用户卖电,以防导致小垄断。
记者这样来看,电改的确是比较复杂的事?
曾鸣:当然。但其中最难解决的还是交叉补贴。例如,居民用电现在实行阶梯电价,用得越多价格越高。但根据经济学原理,用得越多价格应该越低,因为边际成本是越来越低的。
目前居民电价确实较低,从节能方面讲,阶梯电价也是合理的。但我个人认为,最高阶梯电价涨到边际成本水平后就不应再涨了,因为此时已经不需要交叉补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