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4月7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这将掀起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与此同时,“互联网+”风暴也正席卷各大领域各个行业,并致力于创立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将移动互联网视作“神经系统”般重要的智慧城市又将迎来怎样的再辉煌?
“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必然会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新思路,如何更有效进行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整合,建构新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如何突破在新发展模式推广中的潜在困境和瓶颈?这些都成为业内人士和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建设遇成效困境
2009年,国际IT巨头IBM向中国市场推出“智慧城市”方案,并将概念灌输给了中国早期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随后这些传统IT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以向地方政府销售行业解决方案为切入点,成为该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
而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也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并给予了丰厚的经费支持。据赛迪调研显示,目前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47%的县级城市都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考虑到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周期,业界预计2015年将成为智慧城市项目订单落地的大年,也将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成熟期的标志性元年。
但究竟成效如何?对此,神州数码的相关人员表示,智慧城市体量过大,在过去几年里进入者都做了不少尝试,但目前仍只能看到单个案例。据介绍,缺少协同的原因是投资规模大、协调难度大,而效益产出不明显,用户体验和用户素质尚未达到预期。
“简单地说,就是看不到实际成果。”河北省试点城市的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推出的智慧城市产品“爱城市”为例,其看起来更像一个集合了“大众点评”、“墨迹天气”等多种互联网应用的便民信息查询App。这样的综合服务信息曾引发外界关注,但近期该产品相关负责经理却对外表示,“这个免费下载产品如何盈利,还没有答案。”而如何带动用户主动下载并使用,才是智慧城市产品能否带来实际价值的核心问题。但对此,该经理表示,目前留住用户的成本已经迅速上升,给产品的可持续性使用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其他地区也不乏类似的情况。北京“移动NFC手机一卡通”业务无人问津,内蒙古云计算信息园二期引入项目招商难等诸多报道屡见报端。
“难盈利、难见成效,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的积极性。”受访的某专家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