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要想管理和调控人口、经济、社交活动越来越密集频繁的城市,就必须借助信息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业,但由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不排除出现“暴涨暴跌”情况。
同样,在中科院院士梅宏看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可以简要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二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融合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及产品更新换代快,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会成为行业的颠覆者,但是这看似一片大好光景当中是否会出现问题,谁都很难预料。”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的布局,因此,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政策来引导城市规范性发展,合理布局,促进智慧城市建设长远发展。”单志广表示。
过去一年中,智慧城市政策发展悄然发生着变化,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将新的模式和市场机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必然选择。财政部曾下发《关于推动运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有关问题通知》,使得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得以进入智慧城市建设。
不仅如此,《“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由政府多个部门发布的多项扶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均在2014年内颁布。
“相信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红利的释放,‘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单志广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