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创新智慧城市模式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互联网+’的提出,我认为给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新的实现模式,也将倒逼和颠覆原有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单志广表示。
实际上,“互联网+”正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构造城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利器。譬如在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开放、互动、参与、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融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应用土壤。
而受访专家指出,虽然通过“互联网+”行动能够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但从“互联网+”来看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相关应用的需求挖掘还不充分。
尽管如此,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地方试点城市却悄然开启了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举一个典型的例子。3月23日,河南省政府宣布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互联网+’达成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作为重要的样本城市,郑州将率先接入微信的‘城市服务’入口,济源、洛阳、开封、焦作、鹤壁城市也有望紧随其后。届时,包括交通出行、医疗、社保、交警、户政、出入境、旅游等多种政府服务,市民都能通过微信轻松一键搞定。”单志广介绍道。
无独有偶,4月10日,重庆市政府与腾讯亦签署了类似的“互联网+”战略协议。而4月13日,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上海正主动顺应“互联网+”趋势,认真谋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助推政府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模“互联网+”再燃智慧城市建设热情再燃智慧城市建设热情式已经开始后路包抄,全面逆袭。‘互联网+城市’已经在勾勒一个与以往ICT项目(通信技术相关项目)驱动模式完全不同的智慧城市实现路径。”单志广说道。
模式创新不乏障碍和瓶颈,政策扶持是关键
但是,在新模式的推广过程中也不乏问题,尤其对新兴互联网公司而言,大多是民营企业,对智慧城市中政府管理、企业服务、市民服务等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入口短期内难以触达,而这些资源往往掌握在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传统IT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手中。
并且,即便是“互联网+”给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经济中增长放缓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不免遭受压力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