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建好了没有,到底该怎么用?”4月18日,在南京路一家办公楼上班的李女士,和同事议论着停车位后面装充电桩的铁盒子。实际上这几十个铁盒子已建成好几个月,尽管拉出电枪扫码就能充电,但是知道怎么用的人并不多,因为到目前为止该单位还没有电动轿车。使用率低、建设成本高,收益存在风险,但特锐德、交运集团、国家电网青岛分公司、特斯拉等纷纷布局,年内将建5000多个充电桩。争建充电桩图的是啥?业内的回答是,争的是接口和未来。
利用率“不值一提”
充电桩与充电汽车的多少,可以说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充电方便了容易了,电动轿车自然就多了。
“还没看到孩子,先准备下一堆鞋子”,曾有人这样打趣充电桩建设企业,意思是说还没看到几辆电动车在跑,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在充电桩领域跑马圈地。不过,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马增志并不这么认为。他的看法是,充电桩与充电汽车的多少,可以说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充电方便了容易了,电动轿车自然就多了。
目前特锐德已建成500多个充电桩,还有1500多个正在建设中。主要分布在政府、企事业单位驻地、高等学校、公共停车场等。按照规划,年内青岛将有5000个充电桩建成,预计总投资超过两亿元。这些充电桩的使用率如何呢?相关人士介绍说,使用率现在来看“不值一提”。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1100多辆挂牌的电动汽车,其中公交车、大巴车800多辆,私家车也就300辆。除去国家电网、特锐德和各电动轿车销售厂家的示范、特用车辆,挂牌的私家车也就100辆左右。
在新能源汽车还未大量普及的前提下,充电桩运营企业的确还处在“烧钱”阶段。特锐德在青岛建设的所有公共充电设施全部自掏腰包,为有需求的单位免费安装。收取的是供电服务费,每度电的服务费价格在0.6元左右,新能源汽车车主平均每个月的电费和服务费总和在百元左右。而一个7000瓦的交流电慢充桩,大约需要一万元的投资;一个30千瓦的直流快充桩,建设成本接近10万元。如果仅靠收取电费,充电桩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收回成本。
多家企业加快上马
在各运营企业看来,充电桩是一个与各方接入的入口,也有着可以预期的未来。
不过这并未阻挡各家运营企业杀入的决心。因为在他们看来,充电桩是一个与各方接入的入口,也有着可以预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