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tality曾被视作美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营业务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以及能源存储系统,旗下品牌包括Blink和Minit充电桩。该公司曾得到美国能源部的大力支持,以及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其在提升销量、推广新品中长期受挫,资金很快花费殆尽,受益却微乎其微。
2009年10月,美国能源部启动全国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完善项目EV Project,该项目旨在收集相关资料,用于分析电动汽车在不同地形及气候条件下的使用情况,评估充电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检测商业及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收入情况。当时,ECOtality获得美国能源部约1亿美元的联邦刺激性奖励拨款,用于从2009~2011年期间在美国6个州14个城市建设14000个充电桩。而2011年9月,ECOtality向美国能源部申请任务延期时,仅实际完成3000个。
分析人士认为,ECOtality的困境主要是由于美国电动汽车发展未达预期,该公司迟迟无法实现盈利,当美国能源部停止对其继续支付EV Project资助后,失去主要资金来源,只能走向破产。
服务费成为成本回收的重要来源
2014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向民营资本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桩设施两个市场。随后,国家发改委于同年7月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执行大工业电价,并且2020年前免收取基本电费。与此同时,自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江苏南京、河北、广东佛山、江西等地相继公布了充电服务费收取标准。虽然投资充电站短期内难以获得收益,但在政策刺激的带动下盈利模式已开始显现,这令许多投资者对充电设施市场产生兴趣。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王成表示,目前我国公交充电领域,以深圳市为例,采取第三方运营、车电分离、燃油对价的商业模式,2014年初达到盈亏平衡点;出租车充电领域,采取了电力公司运行、快充服务为主、按充电量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运营三年也已取得盈亏平衡点的预期;而私人充电桩领域的商业模式,则处于探索和摸索的阶段。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宏斌介绍,普天在运营深圳的充电设施业务,已于2014年底实现盈利。据了解,自2010年起,普天在深圳建成充电站近百座,充电桩1000余个,累计投资5亿元。“规模到一定程度以后,商业模式是能够成立,可持续发展”,曹宏斌表示,商业模式能够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燃油对价,即普天作为运营商购买电池、投资建设运营充电基础设施、为公交企业提供电池充电、维护等服务,并按照燃油对价原则收取服务费用。“你把油钱给我,我来建充电桩、充电站,提供相应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