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充电设施。未来商业模式应通过淘宝或京东等平台运营商模式来满足需求。
三,无固定停车位私人用户的专用需求如何满足,目前市场处于空白阶段。可提供“车位+充电”打包一站式中介服务,例如链家或途家模式,核心是提供一站式充电服务。
对于公交、出租、环卫等集团用户而言,BOT、EMC运营模式的不确定性小,由充换电企业负责全部充换电设施投入,并通过运营充换电项目获取利润,利润主要来自于客户的油电差价。
对于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充电设施,可用公共服务平台模式运营。运营商提供统一开放的服务平台,充电设施通过第三方投资运营,平台为投资方与客户提供沟通桥梁。这种轻资产模式与淘宝模式类似,也是比较倡导的模式。
目前在我国,如何解决无固定车位的私用专人服务,是最为重要却往往被忽视的一个问题。私人专用充电设施是用户最基层和根本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电动汽车规模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按照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首先应解决私人专用充电设施的安全需求。如果无法解决安全需求,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都将是空中楼阁,更高层次的需求,必须建立在安全需求之上。该需求难以满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池本身的充电特性。电动汽车的私人充电需求和传统燃油汽车大不相同,既需要固定停车位,又需要充电产品。而燃油汽车来仅有车位需求,但是对车位的专用要求并不高。目前市场上车位供应与充电设施供应之间是脱节的,没有提供一体化满足充电条件的车位,难以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
由此可见,专用充电设施具有巨大商机。从传统战略角度看,无专用车位用户是未来电动汽车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解决难度很大,但问题越大意味着市场机会越大。一方面该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另一方面存在可行的解决方案,且具备成本优势。
例如充电服务企业可通过与物业公司、各类停车位业主、居民区附近停车场达成协议,由充换电企业负责充电条件改造和用电报装,再以租赁等形式打包提供给用户,打造专用停车服务企业,弥补市场空白。用户、充电服务企业、物业公司或停车场业主三方共享“油电差价”蛋糕,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