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现在新闻对无线充电的介绍都停留在2013年,所以写了一篇2014年无线充电的行业观察,希望更新一下大家对无线充电的印象。2014年,无线充电消费者市场依旧不温不火,所以从无线充电从业者角度切入谈谈2014年无线充电的发展更有说服力。这次借Apple Watch和星巴克要将无线充电推广到国内的东风,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无线充电。也热烈欢迎更多的创业者进来和我们并肩作战。
苹果WatchKit近期上线,我们可以更彻底地了解Apple Watch。不过今天要谈的,不是可穿戴设备,而是另一项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对苹果公司采用无线充电技术,我们期盼已久,只不过没想到首先在Apple Watch上采用。不过这一次我们照例对苹果首次尝试的新技术报以遗憾,这项采用紧耦合感应充电技术的手表在设计时貌似是背离无线充电的初衷——让你在任何场合下都能使用到无线充电的同时让你能够和其他设备共享充电设备。Apple Watch必须一天一充,每次充电的时候必须完成——解下手表、装上充电装置、插上插座等系列操作。坊间传闻,Apple Watch 是设计团队战胜硬件团队的产物,设计团队无疑要为Apple Watch的续航瓶颈埋单。当然这种无线充电式方式的采用无疑也是坚持着设计优先的原则。产品先抛开审美不讲,无疑是非常精致的。苹果的智能手表充电底座并未暴露出充电接点,它采用了与Mac笔记本电脑类似的 Magsafe 磁吸式技术,透过磁吸的方式连接内建于智能手表中的感应线圈与充电线,相较于其他智能手表,苹果通过去除充电接口或者金属触点来保持了产品的完整性。这看起来对无线充电整个行业的发展几乎没有多少促进作用。NO,大错特错。同时,早在年初年终就有声音说今年会是无线充电流行的一年,可是仔细发现,临近年末,无线充电还是离我们比较远。这项技术难道在这一年里止步不前了吗?
苹果是催熟剂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利基市场,关于这方面的想象都已经展开,运动员都已经基本进场,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可穿戴设备由于续航的限制始终缺乏一款杀手级的应用。可穿戴设备对于庞大的智能终端设备规模来说无疑只是九牛一毛,其在规格上的限制使得电池不能够做大,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定伴随着交互频率和能耗的增加,这是个无法避免的矛盾,尖锐程度甚于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随着屏幕的增加,机身也拥有着能放下更大电池的空余,而可穿戴设备现如今作为分担智能手机任务、强调便携性的角色时,对于解决续航要求的迫切性远甚于智能手机。而且前面已经提到可穿戴设备的体量远不及智能手机,苹果的入场给这类设备打了一注强心剂。也让“怎么样让我们消费者手上的智能设备长期工作且不用每天一充”的问题推到了所有人的面前。无线充电巨大的通用性无疑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解决方案。当然不算苹果面前来看只是为设计妥协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