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一张电网的起步
湖北咸宁地区拥有陆水、富水和淦河三大水系、254条支流、185个湖泊外加22座水库,这里是小水电发展的天然宝库。聪明智慧的咸宁人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到1966年,建成小水电150余处,装机容量达到2.08万千瓦,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水电星罗棋布,却只能通过单个线路实现就近供电。面对咸宁防汛、排涝和抗旱的电力需求,单打独斗式的小水电显现出无可奈何的乏力。
“建设大电网才是根本。”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咸宁电力系统、90年代退休的原咸宁供电局局长刘振安说。刘振安今年78岁。在他的记忆里,从进入咸宁电力开始,建设电网、升级电网、完善电网就贯穿了他工作的始终。
零星分布的小水电为电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1966年,咸宁县建成一座35千伏变电站,这座变电站从武汉引入电源,咸宁电网首次与外部电网有了关联。
1969年,赤壁、嘉鱼县35千伏变电站通过陆水电厂接入武汉电网。1970年,通山县通过富水电厂与大电网相连,通城县接入湖南电网。
一群山水间的建设者
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咸宁供电局不得不从陆水电厂借调专业人员;电力设备施工安装人员不足,只好把农村高中毕业生招进来,一边学习一边施工。
高山上,峡谷中,施工没日没夜。咸宁供电局员工有国家商品粮发放,吃不上商品粮的农村高中毕业生的吃饭成了问题。施工队不得不采取措施,给这些高中生一月放一次假,为的是让他们回家背粮食到工地。
于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常常有一群背粮人行进在咸宁的山间小道上。十几公里,几十公里,他们跋山涉水,不辞劳苦,算是当年一道独特的风景。
咸宁水多,水中施工也成了常见的场面。富水电厂66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260余基杆塔不是立在富水水库中,就是立在水边。水边是山,山下是水,根本没有路,出行全靠坐船,施工也不得不借助船在水库上来回摆渡。
于是又出现这样的画面:每天清晨,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只只船舶上会探出一个个电力工人的头!是的,他们就住在船上。划着船把施工设备拖到安装点,开始新一天的工程。在数米深的水下安装铁塔拉线,水下固定部分靠的是工人的潜水技术。不过,潜水能力再强的人,下水的时间也不能超过2分钟,三个小伙子轮流,你下去,我上来,另一个再下去……当水面深达数十米,铁塔无论如何立不住时,他们就想方设法借助相对的山头实现长距离跨线,于是三条船同时在水面上放线,船桨声、水流声、拉线的呼喊声汇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