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中施工住船上,在山上施工就住山顶。水中作业在船上,山里施工更奇特。清晨开工上塔,到下班收工才下来时,他们不为别的,只为节约上下塔的时间和体力。一根根吊绳将喝的水、吃的饭吊上塔,又成为一道风景。
1970年,当崇阳县最终与陆水电厂并网,咸宁地区每个县都接入了大电网!
所有的艰苦历程在这一刻化作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崇山峻岭间、河流湖泊上!笑得最灿烂的,是那些背粮的人、那些潜水的人、那些住在山顶上的人。
电网升级在紧紧巴巴中进行
咸宁实现了与大电网相接,但是,电力人遇到了新问题。
咸宁工程机械厂由于多次突然停电造成设备损毁,产品报废。工程机械厂是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建设起来的,可是电力不能保障,让工厂遭受重大损失,电力人的心在滴血。而且,一批小机械、小钢铁等“五小”工业还在建设,提升供电可靠性,迫在眉睫。
新一轮电网改造如箭在弦上,其主题是电网全面升压。
1974年,温泉35千伏变电站升压到110千伏;1976年,崇阳35千伏变电站升级至110千伏……可资金不足、设备奇缺。
当时的情况是资金短缺,而且,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设备。
咸宁电力修造厂加班加点造设备。从武汉钢铁厂拖回被淘汰的高压开关,修一修继续用;原来的35千伏变压器不能扔,直接改造升级;原来的35千伏杆塔也还要用,直接在上面加高用作110千伏线路架设;连原来的架空线路,也要留下那些符合技术要求的线段,哪怕是10米、20米……点点滴滴地节约,真正花钱买的设备少之又少,电网升级就这样在紧紧巴巴中进行着,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到1980年,所有35千伏变电站升级工作完成,咸宁地区各县之间110千伏环网建成。1980年,注定成为咸宁电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年份。
啃下又一个硬骨头
当时光的年轮行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增长率超过20%的用电量需求使得咸宁与武汉电网相连的乌龙泉变电站不堪重负。实现远距离供电,220千伏输电网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