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
在解释如此大规模建设智慧城市的初衷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中国在经历了前几轮大规模的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的边际效应已明显下降,新型城镇化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成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最迫切的课题之一。
仇保兴表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从政府角度看,要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看,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民众角度看,让民众感受到“便民”、“利民”和“惠民”。
据悉,作为配套资金支持,在“十二五”后三年,国家开发银行将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国家开发银行将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遴选、调查、发款等工作。
“未来,建设部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的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仇保兴表示。
产业拉动效应明显
事实上,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其动因则更多来源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遭遇诸多挑战,交通拥堵、看病难、安全系数低、突发灾难多等“城市病”要求下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建设要走“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智慧城市也由此应运而生。
此前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技术委员会编写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该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体系、功能特征、建设关键部署等都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这也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步走向规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地防治如交通拥堵、医疗资源共享、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全球有400多个智慧城市,其中,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