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锁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河北廊坊,相互毗邻的中石油管道局的员工宿舍、华北航天大学、两个大型商场都有供暖或制冷的需求。管道局宿舍的三台燃气锅炉一年只用4个月,其他时间闲着,还得养护。华北航天大学的三个燃煤锅炉和两个大商场的锅炉除了供暖,还要制冷。根据国家新的减排标准,大学和商场的燃煤锅炉都需要砍掉重建。如果按自己的能源供需单独重建,这两家都需要投入数千万元的费用。
新奥将三方召集起来,做了一个区域微网的用能规划。商场的屋顶建起了光热功能系统、管道局宿舍的锅炉除了供暖还发电,大学校园的三个锅炉只重建一个,“我们把这几家的用能因时、因需地规划协调,互联互通起来,最终总体投资减少了30%。”而且管道局的用能效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了80%以上。投资减少、能效提高,“大家都很高兴把这个事办了,没有太大的阻力。”
泛能网的推进会否过分倚重地方政府?对此,王玉锁并不担心,“因为我们可以为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基于此,新奥目前的示范项目都力求达到三个基本诉求:大幅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运营效率;降低整个系统的投资成本;最大程度满足能量应用端对能量品位的要求。
与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分布式里单一新能源和电力供应不同,新奥打造的泛能网是“泛入”+“泛出”,其可将天然气、风、光、地源热、水源热等多类能源,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匹配与调度。同时,利用泛能站集成,形成多个泛能站之间的能源调配,在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方面形成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的智能用能方式,实现能效最大化。
截至目前,新奥智能能源已在上海、长沙、石家庄、青岛、洛阳、株洲、泉州、肇庆等多个城市开展了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刘敏告诉《英才》记者,示范项目主要是在用能比较集中区域,比如在园区、公建、大型数据中心、城市综合体和交通枢纽等业态上进行实践。
最值钱的是什么?
智能能源目前是只有少量企业涉足的蓝海市场,但作为第一批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之一,新奥无疑也面临新的投资风险。
“我们做事非常务实,不会因为是示范项目就盲目投入,更不会虚张声势,而且我们是要保证经济效益的”,刘敏告诉《英才》记者,“泛能网”业务里的一些项目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收益。未来,新奥需要落地更多的项目才能让产品更具市场和品牌价值。道理很简单,工业化的一个标志就是标准化的产品大量被复制,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虽然目前新奥初期的项目几乎全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但个性化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标准化。